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计2.1万余套,总值2.6亿元,其中,10万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共计248台套,总值7845万元。其中,20万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共计108台套,总值5626万元。其中,40万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共计44台套,总值3841万元
目前已纳入平台的贵重仪器设备共80余台,涵盖化学、生物、药学、材料、环境科学、物理、机电、光学等多个学科,仪器种类有电镜类、能谱类、光谱类、质谱类、波谱类、色谱类、X射线类、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生化分离分析、热分析、测量计量及微加工类等多种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这些设备分布于已建成的1个校级实体公共分析测试平台和6个院级实体公共分析测试平台。这些平台各具特色,拥有各自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设备资源。其中,校级分析测试平台拥有扫描电子探针、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拉曼成像系统、近紫外红外探测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涵盖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可应对多类型科研需求。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各类新材料的微观形貌、精细结构与成分、织构演化与失效行为分析;各类材料的物相鉴定、精细结构表征、晶粒度和残余应力分析;多组分复杂混合物材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光电材料的光激发瞬态吸收光谱和动力学过程检测等。
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拥有高真空悬浮熔炼炉、维氏硬度计、电子万能试验机、科研级倒置智能全自动数字材料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激光焊接熔覆机、低温差示扫描量热仪、磁性材料电子显微镜、激光焊接熔覆机等仪器设备。主要服务内容包括:金属熔炼、电弧焊时熔滴过渡过程拍摄、薄板激光焊接、真空钎焊、扩散焊、搅拌摩擦焊接、合金熔炼;材料的拉伸、压缩试验、材料显微组织分析、形貌和成分测试、材料的热稳定性,分解行为,组分分析;测试材料的结晶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度、熔点、高压气氛的热性能等。
工程训练中心拥有SLA光固化3D打印机、SLS激光粉末烧结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四轴立式加工中心等仪器设备。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模型打印服务、三维扫描服务;机械零件加工等。
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拥有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激光跟踪仪主机、激光切割机、液压弯管机、压力机(配套教学模具)、低速无人机平台及装配型架、环流式低速风洞实验室系统平台、多功能自动制孔设备、压铆工作台等仪器设备。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材料及生物体等微观特征观测、飞机机翼曲面检测、零件检测、逆向工程和动态测量;激光切割、金属管材和塑料管材加工;捕捉高分辨率的空中图像和视频;风速风向测量、旋成体机身测压;制孔压铆等。
化学工程学院仪器分析实验室配备有低温氮气物理吸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热重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激光粒度仪等仪器设备。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包括有机无机材料的结构组成和基团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气液组成含量测试;固体颗粒、液体或者悬浊物粒径测试;电导率测试、太阳能电池及发光二极管量子效率;常量及微痕量分析等。
机械工程学院拥有图像处理万能工具显微镜、液压实验台、三轴立式加工中心、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数控车床、切削温度实验装置、切削力实验装置、多控制模块化可拆装串联机器人系统(三控制方式)、机器人与机器视觉应用系统等仪器设备。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精准测量各种工件尺寸、形状及位置误差;精密零件机械加工、复杂型腔加工;数控车削、测量切削温度、测量车削力等。
矿业工程学院拥有环形低速风洞、煤层物性评价教学系统等仪器设备。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测风仪器的检定以及进行空气动力数据测试;测量孔隙度、孔径分布、渗透率、可动束缚流体饱和度、水分相态分布等。
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拥有电子鼻、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PCR自动系列化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蛋白纯化系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GC-MS气质联用仪等仪器设备。主要服务内容包括:食品的腐臭分析、香味检测、添加剂分析、金属离子检测,土壤中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含量同步检测方法,水产饲料中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检测方法,饲料中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的检测,农药残留分析,环境污染分析,食品分析,石油化工分析,香料香精分析,气体行业分析等。
土木工程学院拥有高低温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组合式结构试验空间加载系统、地质雷达、桩底溶洞探测仪、真三轴仪等仪器设备。主要服务内容包括:金属材料的拉伸弯曲、建筑材料的抗压试验、梁、桁架弯曲试验;墙体、框架压剪试验;地下不良地质体如岩溶、塌陷、破碎带信息测量、弹性波(声呐)反射探测;主应力状态测量等。
这些平台秉持“科学严谨、开放共享、高效服务”的理念,以支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为目标,面向校内外用户提供分析测试服务。平台通过加强设备管理、组建专业技术队伍等措施,对内全力支持学校科学研究上水平,人才培养上质量,对外助力企业提升科研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