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科学研究>>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1日  作者:  编辑:化工学院  文章点击量: 

1、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磷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

磷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于2014年获得贵州省教育厅批准建立,支持经费共60万元。本实验室主要致力于研究中低品位磷矿煅烧、硝酸铵浸出钙镁、制得高品质低镁磷精矿同时回收高纯碳酸钙、氢氧化镁产品的综合利用集成技术;萃取磷酸工艺技术;磷矿伴生稀土、氟、硅、碘在硝酸体系下回收技术,为实现磷-煤化工的一体化,构建新型磷化工产业链,彻底摆脱磷化工产业对硫资源的依赖,从源头解决磷石膏带来的环境及生态风险,同时也为磷矿中钙、氟、碘、硅、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实验室汇聚了一支富有经验和专业能力的研究团队。团队固定成员15人,,另外还有硕士生和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本科生,他们在不同领域的专业背景下进行协作研究,以提供多角度的观点和创新思维。实验室研究的重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盐酸循环法处理磷矿的可行技术路线;硝酸法处理磷矿制湿法磷酸的可行技术路线;含稀土磷矿伴生稀土、氟、硅、碘的回收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煅烧、硝酸铵浸出钙镁、制得高品质低镁磷精矿同时回收高纯碳酸钙、氢氧化镁产品的综合利用集成技术等。围绕我省的资源情况和我省目前工业发展的形势,结合当前磷煤矿产资源的开发情况,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提高本实验室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争取早日实现盐酸循环和硝酸体系溶剂萃取净化磷酸技术难题的攻关,构建不依赖硫资源和不产生磷石膏的磷-煤一体化综合利用新技术。

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包括气体比表面测试系统、接触角测试系统、万能拉力测试系统、材料预处理球磨装置、超级恒温反应装置、减压蒸馏装置、光催化测试装置、电化学工作站、微波超声波紫外光协同合成催化装置、高温高压反应系统、萃取离心装置、制水装置、原子吸收光谱仪、样品前处理及后处理常用仪器设备等。另外,在计算方面,还配备了过程优化模拟软件、溶液热力学性质预测软件、分子结构优化设计软件等。

截至目前,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3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件。实验室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与同行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实验室将继续致力于煤磷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为社会和工业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跨学科合作,实验室将取得开云官方注册_开云(中国)有益的研究成果,推动煤磷化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能源化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于2017年10月获贵州省教育厅批准建立,支持经费共90万元。目前围绕我省“新型工业化”、“富矿精开”战略,聚集我省六大工业产业基地(主要是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并结合当前国内外能源科学发展的方向,主要着力于充分利用贵州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新型能源转化、转换材料并优化制备技术,揭示其转化、转换机理,提升其能源转换、转化、利用效率等性能。

本实验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1)能源催化化学:生物质催化转化、制氢催化、光催化材料制备、机理及性能研究;(2)光能-电能转换化学:太阳能光伏高纯硅制备,太阳能电池界面修饰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光致发光材料制备及性能优化研究;(3)化学能-电能转换化学:电池电极材料、储能材料、隔膜、胶黏材料的制备、优化及性能研究。

本实验室现有科研用房面积近1000m2,拥有太阳能电池量子效率QE测试系统、Ar氛围手套箱、高温四探针电导率仪、电化学工作站、红外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手套箱、半导体及光电材料JV曲线测试系统、激光粒度仪等仪器设备,价值约600万元;

实验室有科研人员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 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自建立以来,本实验室团队成员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相关的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级科研项目15项,厅级及横向科研项目17项),总合同经费超过700万元;共申请及授权相关发明专利12件;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73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共获省部级科技奖项4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已获批承办2019年第20届全国固态离子学会议。联合培养硕士生8名,培养本科生1000余人。

积极到国内能源化学相关企业开展调研、交流,分别与铜仁梵能移动能源有限公司,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铜仁华迪斯新能源有限公司、贵州合众锰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金元威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成都中科来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本实验室面向学院学生全面开放,以“双创(创)”、“竞赛(赛)”、科研(研)”一体化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近五年来指导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21项,省级29项;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双创年会”等学科专业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20余项(其中国家级4项)。指导学生发表科研论文31篇,其中SCI 7篇,核心11篇);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项。

3、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氟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氟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6年获得贵州省教育厅批准建设,支持经费共60万元,主要致力于研究以磷矿加工为基础的氟、硅、碘、稀土等伴生元素的回收技术;着力解决氟化氢、四氟化硅及后续产品工程化规模生产的关键技术;磷化工与氟化工、硅化工的耦合工艺,形成独特的工艺学科技术;积极开发氟系和硅系下游产品,拓展氟、硅化工产业链为目标,进一步开发高纯物质的分析技术,建立高纯物质分析测试平台与行业标准,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所需的含氟、硅化学品与功能材料提供技术源泉。

实验室汇聚了一支富有经验和专业能力的研究团队。本工程中心现有团队成员超过20人,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硕士生和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本科生,他们在不同领域的专业背景下进行协作研究,以提供多角度的观点和创新思维。实验室研究的重点涵盖了多个方面,围绕磷矿伴生氟硅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利用,开展氟硅新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高纯氟硅物质的分离与检测,无水HF合成新技术及其过程中关键技术,多功能涂层材料的优化与控制,高性能硅基气凝胶材料的制备、评价及应用,先进氟硅材料的理论计算和反应机理的构建等。实验室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设计实验和开展研究时,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旨在解决社会和工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包括气体分装系统、低温精馏系统、高真空CVD系统、等离子增强CVD反应装置、材料前处理及后处理常用仪器设备、材料评价及表征装置、GC、GC-MS、IR、BET、TG、TPR、TPO等。截至目前,团队在国内外刊物上已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0余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和校级课题。指导学生参加化工实验技能大赛,多次获得西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

4、开云官方注册_开云(中国)新能源变换材料及工程化研究中心

该中心于2013年6月获得学校资助而成立,主要围绕我省的资源特色和“工业强省”战略,结合当前国内外新能源材料发展的方向,根据省政府对我校的发展定位,并融合化工、材料、工程等专业的特点,重点研究储氢材料、光能-电能转换材料、化学能-电能转换材料、固体材料表面修饰化学方向、环氧树脂封装材料、页岩气能源转化催化材料等新型能源变换材料。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新能源变换基础材料等方面的重大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高纯气体的制备技术(四氟化硅、硅烷)、高密度铝基的固体络合物储氢材料的制备技术、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的制备技术等,并以团队的形式,培养一批学风严谨,业绩卓著,在省内相应领域优势明显、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能够承担和完成地方乃至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

校内快速

开云官方注册_开云(中国)化学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0851—8812 6782  邮 箱:hgxy@git.edu.cn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党武镇博士路开云官方注册_开云(中国)酝知楼化学工程学院


网站总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