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创建于2015年3月,是学校在国防科技工业深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主动贴近贵州军工企业发展需求,前瞻性地把服务国家和贵州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办学特色之一,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填补了贵州航空航天类本科教育的空白。2016年8月,学院与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开启校企全面共建的新征程,正式聘任公司副总经理、重点型号总设计师胡建兴为名誉院长,产教融合特色办学迈出实质性一步。
学院现有教师27人,专任教师22人。其中博士14人,硕士10人,博士硕士教师占84.6%;正高职称职称3人,副高职称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贵州省省管专家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柔性引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制造领域教师团队,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师资保证。
学院现有航空航天类2个本科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438人。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贵州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院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航空宇航与智能制造”校级特色学科群,获批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条件建设项目。建有贵州省无人机应急减灾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校级无人机创新创业实验室、钣金成形实验室、飞机装配调试虚拟仿真实验室、航空发动机虚拟仿真实验室、风洞实验室等,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提供了平台。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每年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到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交流学习,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全国航空航天类院校夏令营和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等大赛。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远程协作完成的飞机大部件装配虚拟仿真实验在第六届中国慕课大会上受到全国教育界关注,具体承办的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一带一路杯’大学生无人机编队飞行舞蹈创意编程大赛”受到多家媒体报道和关注。
目前,学院已初步构建以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中国航发贵州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贵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为补充的“一体多翼”产教融合校企共同体,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为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航空航天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飞行器及高端装备制造所需要的数字化设计、制造、维修等系统的理论知识,通过对飞行器制造过程及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训练,具备飞行器及高端装备数字化设计、制造、维修等知识的应用能力,具备一定智能制造基本知识素养以及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理论与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在飞行器及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从事结构设计、机械加工、装配工艺设计、维护维修、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图与测量技术、航空工程材料、飞机制造工艺学、飞机装配工艺学、飞机结构学、飞机钣金成形技术、CAD/CAM技术基础、数控加工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加工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试验、测试、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以飞行器动力(发动机)总体/部件设计、航空发动机控制、航空发动机维修与维护为核心的专业知识,具备飞行器动力(发动机)总体与部件设计、试验与测试、维修维护及控制系统设计及试验等系统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流(固)体力学、热学、计算机控制和电工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及良好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在航空航天及动力能源行业从事飞行器动力(发动机)总体/部件设计、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维修与维护、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材料力学、自动控制原理、流体力学、航空发动机原理、叶片机原理、航空发动机结构、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航空发动机燃烧学、航空发动机控制元件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及动力能源行业从事飞行器动力(发动机)总体/部件设计、开发、生产,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维修与维护、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