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土木,土实木华,奋发有为!
土木工程学院是2013年创建开云官方注册_开云(中国)最早设置的二级学院之一。现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和“智能建造”1个微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一千余人。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曾为第一批次招生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属于国家本科目录中的特设专业、也是省内唯一独立开设的道桥类本科专业,“智能建造”微专业系全省高校土建类首个微专业。学院获批为全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示范培育建设单位,荣获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长期稳定在90%以上。截至目前,202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处于前列,水利水电专业毕业生深造率一样,位居全校第一。
学院秉承“知行至善、厚积薄发”的校训精神和“敏学力行、守正创新”的院训精神,弘扬“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院风,致力建设充满活力、开放发展、富有特色的土木工程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聚焦“新型城镇化”,为建筑、路桥、水利等相关领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红色土木工程师,服务高质量发展。
土木工程学院院名石
图书馆、敏行楼一角
敏行楼:土木工程学院办公区
敏行楼:土木工程学院办公区外景
学院设有智能建造、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力学、测绘工程等教研室。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各类实验设备3000多万元,拥有智能建造、力学与建材、岩土工程与隧道、工程结构、水利水电工程等5个综合实验室。
力行楼:学院实验中心大楼
力行楼实验中心部分实验设备设施
这就是土木,奋发有为!
学院现有全职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取得建设行业注册资格证书15人。拥有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1人,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
学院是学校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牵头单位。拥有“数字建筑设计协同育人创新中心”和“工程建设数字孪生协同育人创新中心”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平台、“贵州省土木工程健康监测与智能防灾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平台和“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省级一流教学平台以及《钢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等6门省级“金课”。
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经费累计千万余元;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获专利5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科技转化成果1项,参编地方标准10余项,在编国家团体标准5项。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贵州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贵州省青年科技奖1项、省级行业协会奖4项。参与标准编制、行业培训、城镇危房排查鉴定等工作获得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与认可。
徐桂弘博士教授荣获“贵州省青年科技奖”
徐桂弘博士教授2023年入选“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层次)”
徐桂弘博士教授领衔的研究项目荣获“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贺明卫博士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张志俊博士教授在第四届贵州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荣获三等奖
部分学生参赛获奖证书
土木学子(参赛学生:周毅、龙金成、陈锐,指导教师:沈汝伟)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荣获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土木学子在贵州省第三届BIM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院校组排名第一)、优秀奖6项
土木学子荣获学校第六届“思辨杯”辩论赛亚军
土木工程学院教师编写出版的部分教材与著作
这就是土木,榜样选树!
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学院全力打造“土木先锋·智建未来”党建工作品牌,以“土木之星”来命名建立激励表彰体系。特别设立“学习之星、进取之星、才艺之星、体育之星、创新之星、志愿之星、自强之星、宣传之星、服务之星”等十个类别表彰学生“土木之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又富有个性。让争做榜样蔚然成风。
受表彰的第一届“土木之星”师生
土木学生男子篮球队获学校第十届迎新杯季军
部分获土木榜样说和千“研”万语宣传报道的学生
曾在土木工程学院工作的王琳书记(现为校机关党委书记)、黄念庆书记(现为交通工程学院书记)给2023届优秀毕业生颁发证书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