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整合集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在“目标、指标、坐标”三个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了从各类空间性规划“九龙治水”到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华丽蝶变,于2023年12月21日获国务院批复。
《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现场
《规划》共10章41节,包括“目标任务-空间格局-支撑体系-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1-2章,主要是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梳理分析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结合对发展趋势和未来机遇的研判,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策略和目标任务。
第二部分包含3-6章,主要是优化主体功能分区,划定“三区三线”,确定“农业、生态、城镇”三大空间布局。构建“一环两区五片”的农业空间格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筑牢“四山八水两屏”的生态安全格局,巩固“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构建“一群三带”的城镇空间格局,引导基础设施、资源要素和重大生产力集聚,带动沿线及周边区域城镇组群集聚协调发展。
第三部分包含7-9章,主要是构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能矿资源、文化魅力、区域协同“五大”支撑体系。按照规划指标化、指标项目化、项目空间化的思路,分级分类提出各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安全设施的总体安排、项目清单和布局要求。按照区域协调发展具体化、布局化、措施化的要求,推动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四部分为第10章,主要是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规划传导和实施监督等四个方面,提出体制机制建设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具体措施,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此外,《规划》具有以下六大鲜明特色。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多规合一”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的有机融合。《规划》深度对接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展构想,综合统筹各部门“十四五”专项规划空间需求,全域全要素作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修复的相关安排,为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落地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空间保障。
构建与区域经济布局相适应的国土空间体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战略部署。《规划》对照国家要求,结合贵州实际,提出“一环两区、四山八水、一群三带、双向开放”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施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空间保障。
划定以“三条控制线”为核心的各类管控边界,全方位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规划》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以及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做到“数、线、图”一致,可审计、可考核、可追责,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
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塑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品质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了能源、交通、水利和新型基础设施等规划布局,谋划了3000余个近远期重点项目,积极完善各级城乡生活圈体系,引导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安全、应急等各类服务设施高效配置和均衡布局,塑造更高品质的人居环境、提供更加普惠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强化对工业转型发展、全域旅游格局的支撑保障,助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规划》全面强化对“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的空间保障,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导向,促进产业用地提质增效和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立足我省风景名胜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等特点,遵循“护好生态颜值、催生经济价值”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思路,塑造多姿山水景观、多元历史遗存相融合的多彩贵州魅力空间格局,全力支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
注重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贵州大数据领域创新优势和自然资源系统空间数据平台优势,同步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全过程留痕和在线管理,未来还将在重大项目选址、重要控制线监测和用地审批、土地出让、规划许可、执法督察等自然资源全链条、全过程管理中发挥重要基础支撑作用,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相关阅读: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
文章来源:天眼新闻
初审:肖格格
终审:杨岗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