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原党组书记、部长)
在《西游记》中,美猴王出世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历史性事件。OpenAI的ChatGPT就是智能化时代的“美猴王”。对于2022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将引爆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加速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引发社会结构剧变,改变未来的产业生态以及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可能给人类经验的所有领域带来变革,而变革的重点最终将发生在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上,以及我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很显然,教育将处在变革的核心。以ChatGPT为代表的阶段性智能化成果,将在怎样的广度和深度上影响教育?未来的教育和教育的未来将会是怎样的?我们将怎样迎接挑战、适应变革,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极为关心的课题。
人类是一个长于对话的物种,靠对话走到现在,也要靠对话走向未来。对话就是聊天,聊着聊着,人就发现了自己,发育了自己,发展了自己。人首先和自己聊天,满足不了对话的需要时,就去找人聊,现在是找机器聊,把自己聊天的能力外化到机器上。聊着聊着,机器就熟悉了人的自然语言,熟悉了人聊天的机制和方式,学会了用人的方式反过来和人聊天。曾经是人和机器,现在是机器和人。ChatGPT就是这样一种“想”和人聊天的机器,聊天是它的使命,自然语言是它的资源,巨量数据规模化学习训练和习惯生成是它的特征,以减本增效能力取代可模式化的人的能力是它的目标。那么在教育领域它想聊什么呢?我们希望它聊些什么呢?
ChatGPT不仅仅是聊天,聊的是事。人聊天都是从事开始的,ChatGPT也是这样。能否把事说清楚,道理说明白,聊天主要看这个。这里有三个要素,一个是自然语言,就是聊天用什么语言;一个是对事物的命名,就是聊天要说什么内容;一个是关于事的共有知识,就是怎样说。显然这三个要素是可通约的,人类都知道,现在机器也知道。聊天的机制和方式就建立在这三个要素的“铁三角”关系上,迄今没有本质性变化。现在,ChatGPT来了,狼来了!我们的处境变得让人担心!人类过去从来没有感觉受到如此巨大的威胁,不仅威胁我们的聊天方式,更威胁我们的工作机会,甚至让我们担心人类从此将被自己创造的却不为人知的力量所操控。全世界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生态可能都面临重塑,对教育造成巨大的冲击,人类社会可能面临颠覆性变革。面对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改变,大家都很迷茫。这个迷茫不仅仅是个体的,而且是社会的、人类的。未来正在变得高度不确定和不可知。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人类聊天的“铁三角”关系变了,变成了ChatGPT内化的强大武器,凡是与三大要素有关、在“铁三角”基础上运行的事,它都可以替代,且与人相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可能性开云官方注册_开云(中国),选择性更宽。
就教育而言,挑战已到,未来已来。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教育突出的特征,一个是知识分工基础上的学科式构架,一个是相对稳定通约的知识传授,一个是适应工业化时代的分级分班教学。这三个特征对应的领域,恰恰是智能化的ChatGPT首先要替代的领域。有一些具有规律性的趋势已显露端倪——凡是可以通约的事,凡是相对稳定的事,凡是能标准化的事,都会被ChatGPT替代。看看,这个事够大吧?这是天大的事啊!
面对挑战怎样应对?我们的教育还能沿着过去数百年走过的路,轻车熟路地实现现代化吗?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的孩子将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学习,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怎样打造未来的教育格局,建设教育强国?对此我们还没有办法作出准确预测,但变化已经发生了,应对已经起步了。根本遵循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重要论述,可能的选择和路径就藏在聊天“铁三角”和现代教育三大特征中。具体地说,就是自然语言是人的语言,在人机结盟领域加强语言学科教学和建设,把对自然语言的发展权、控制权、引导权、变通权、赋能权牢牢掌握在人的手里;打破学科分界和知识领域,在横断学科、交叉学科、复杂学科、生命学科等方面重构相对动态和能够自组织、自调整、自适应的人类知识体系;与此相适应,要改变分科分级分班的教学模式,让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平台推荐式教学、走读选题式教学成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是人类的特权,机器是人类的学生,未来的世界是以教育为基础的世界。
ChatGPT不仅仅是聊天,聊的是世。世是世界的意思,对话聊天,一人一宇宙,一句一乾坤,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世界,一段聊天就是一条河流。宏大的、遥远的、神秘的,好聊;微观的、日常的、具体的,不好聊。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此言一出,哲学变性,人类精神殿堂多了一种实践课堂。不论解释世界还是改变世界,就人及其活动来说,其实都是一种对话,一种聊天。解释是口谈笔谈,现在又有了机谈网谈;改变是手谈力谈,现在又有了仿谈智谈。在解释中改变,在改变中解释,谈天说地,战天斗地,好不热闹。
我们每个人都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的看法,都在从事某个方面的工作,前者属于解释世界,后者属于改变世界,都是对话聊天。所以每个人其实都是哲学家,都在以自己的理解解释世界,又在以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在现代社会,人们解释世界的观点和改变世界的能力都来自教育以及人的自我学习。由此可见,教育就是一种教人怎么对话聊天、怎么改变世界的事业。
对话聊天、改变世界要用到工具。有两类工具,一类是天然的,一类是人造的。前者是人从自然界得到的器物和人自身拥有的器官。后者是人为的或者是仿生自然物种而造的,或者是人自身的器官和能力经外化延伸而造的。前者是自然的、本体的,后者是人为的、衍生的。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看,教育是综合利用这两类工具来培养人的事业,两类工具的演化史就是教育的发展史。
由ChatGPT带来的对教育的疑虑和担心,实际上是两类工具在教育过程中耦合不够的问题,是工具演化进程中人对技术、技术本质和人的主体性、人类本质的认识发生动摇、偏移的问题。人造的强大了,达到并且超越了自然的无法到达的深度广度高度,因此动摇了人的自信,偏移了人对自身的认识,使得人外化的能力反过来威胁人自身,这才是最可怕的。ChatGPT带来的现实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进行破解。
面对ChatGPT对人力的取代、对人心的扰动、对创新的推动、对秩序的搅动,我们的孩子将怎样学习,学习什么,怎样生活,靠什么生活,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努力探索。对这类问题的解释和回答,要沿着对人的本质的探究、依据人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展开。未来的教育应该是这样:人外化了哪些器官,就要教学生学会外化的原理和操控这些器官的本领;衍生了哪些能力,就要教学生掌握衍生的规律以及怎样用好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把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放在关键位置,教育学生坚定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认识到人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存在,所有的机器都是人的产物,从而机器的行为都是人的行为,任何工具都是服务服从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全部,机器是局部。因此,要教会学生理解先哲特别是马克思深刻揭示的关于人的异化理论及其克服异化的方法和途径,掌握认识和化解风险、转化不确定性的本领。
教师则要牢记三点。一是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教师都不能制造认识恐慌,“传道授业解惑”依旧是教师的天职。二是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颠覆性变革,教师都不能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要坚守科学精神,与时俱进更新知识体系。三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教师要牢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会学生首要的是认识人,认识自己。总之,就是做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大先生”和“四有好老师”。
在给学生讲授智能化概念时,教师要突出人工智能的本质规定,勿忘其“人工”属性,“人工”二字不能丢,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删去。归根结底,人才是最伟大的!
ChatGPT不仅仅是聊天,聊的是道。“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古训。聊天实际上聊的是天后面的那个东西,古人把它叫作道,近现代人把它叫作规律。韩愈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个说法教育人都认可且遵循。这就表明,教育是传道的,各种学科都是讲道的,讲的都是自然演进的道,是社会发展的道,是工具理性的道,是文化传承的道。有了教育,道不远人,所以教育才成为人之先者、业之贵者、国之大者。
ChatGPT的出现,并没有打破这个格局,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道的实现形式、道发挥作用的条件和方式已经变了。如ChatGPT巨大的数字规模,使得它能更加综合地描述这个世界,发现世界新的性质和特征,解释存在的各种结构,从而发现新的功能。如ChatGPT利用自然语言的上下文关系,按照输入指令产生输出的学习分析机制,使得它能更加深入地解析事物,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发现事物的新特点新表现新问题。如ChatGPT在巨量的数据融合处理中,有可能重新认识和定义数字之间的各种关系,构建新的编码解码和输入输出关系,在各种元素的相互交叉中发现新的力学结构和存在方式。如ChatGPT的特殊学习方式和计算能力,使得它有可能对事物发展的方向、方式和未来演进作出预测。这些都表明,ChatGPT在发现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它本质上是人的智能的外化,是人的智能在机器形态上的规模化聚集、规模化运作、规模化反应,是人赋予机器的,不是机器固有的。因此我们可以且必须明确的是:ChatGPT是人造的,它的能力就是人的能力,而且仅仅是人外化了的一部分能力而已。它带来的挑战其实是人自己给自己出的问卷,方程还得人去解,而且一定是有解能解的。未来的教育要为解答这个历史之问、科学之问、人性之问、本质之问作出贡献。但是解这个方程,在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建构上,要加大价值之学、伦理之学、智能之学、工具之学、结构之学,以及交叉学科、横断学科、机器逻辑学科建设的力度和比重。
ChatGPT不仅仅是聊天,聊的是数。“天不变,道亦不变”,实际上是“数不变,道亦不变”。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人类发现数、探索数、利用数的历史,一部算力算法发展变化的历史,体现着人类对数的认识和利用不断深化升华的过程。毕达哥拉斯说,数决定一切;《易经》讲“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河图洛书有“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马克思讲,一门学科只有熟练运用数学的时候才是科学。数学语言给我们描述的世界是最抽象的,因而也是最有可能还原为具体的。从语言类型的角度看,大体说来,人认识和改变世界经历了三次抽象—具体的过程。
第一次抽象,从具体事物抽象出语言,当语词规模到达某个临界点,就开始具体化为与存在或想象的事物对应的概念,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发生了第一次飞跃。我们把这种语言称为自然语言。
第二次抽象,人类对数的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实践对数的应用需求催化了人对数的识别和研究,自然语言被数学化为数字语言。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就打开了人类科学发展的道路,并不可逆转地具体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发生了第二次飞跃。
第三次抽象,人类把自己表示数的语言、方法、知识体系外化给机器,产生了机器运用的语言,这种语言又具体化为各种模型,精练为算法算力。由此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通过机器放大了、倍增了、质变了,以至于人自己都产生了疑虑和忧虑。但无论怎样,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正在发生第三次飞跃,这是确定无疑的。
这三次抽象—具体的过程,这三次飞跃,是教育的历史发生过程、历史成长过程、现代突变过程,把教育推到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的地位。ChatGPT就是这些过程演变的最新成果,是第三次抽象—具体的代表性作品,它与人在学习上的差距主要是算法算力上的差距,正是这个差距吓着了一些人。其实它的能力都是人的能力,只是它比人会用,比人用得好,而这也正是人要外化自己的部分智能、把一些权利让渡给它的目的所在。
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教育,主要“现代”在“数”上。中国教育同世界的差距,主要差在“数”上。从文的方面看自然语言,我们独树一帜,绵延五千年而不断;从数的方面看自然语言,我们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经验积累,但数百年来我们落伍了,近一百年来我们在紧紧追赶,与世界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从机器的方面看自然语言,汉语的数字化和机器化运用在某些方面已经能并跑甚至领跑,但总体上还是落后、受制于人的,追赶的路还很长。未来我们要从半山腰向制高点进发,要传承开发好我们民族的自然语言,学习并熟练运用数字化的自然语言,在正确处理中文与外语关系的基础上,加快数字语言的研究开发和教育教学,加强机器语言即机器化的自然语言的开发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教育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对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对未来教育增色添彩的可能就在数字语言和机器语言尤其是机器语言开发方面,这是中国教育人的使命,也是教育改革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ChatGPT不仅仅是聊天,聊的是人。所有的聊天,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都是为了理解人,阐释人,服务人。ChatGPT表面上是“机器”聊,实际上是“人”聊。这就是说,ChatGPT本质上是由人制造又服务于人的,无论助人聊天还是代人聊天,这一点不会改变,也改变不了。因此我们要牢记人的主体性,不要被机器吓倒,也不要杞人忧天。ChatGPT是人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是物化了的人,是人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讲,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就是把能外化的都外化,能交给机器的都交给机器,能还给自然的都还给自然,人的本质与自然的本质能动融合。人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奋斗、前行着,每走一步都不容易,每一次创新都有犹疑相伴。
到目前为止,人所有的聊天对话都是讲自己的故事。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代开始,人类文明迎来了第一次思想大爆发,轴心文明都是伟大思想家的故事。从文艺复兴开始,人类文明再次迎来了思想大爆发,这是一个超越轴心时代的时代,由于科学的推动以及人自身的解放,人类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世纪末开始,人类文明迎来了又一次思想大爆发,这个文明新时代以信息革命和智能技术为标志。在轴心时代,人给上帝讲故事,用的是神性的语言,人想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文艺复兴以来,人自己给自己讲故事,用的是非技术的语言,人想知道我要干什么,我到哪里去。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人给机器讲故事和机器给人讲故事,用的是技术的语言,人想知道机器是什么,机器能否反制人,机器能背叛人独立创造一个异己于人的世界吗?这三次大爆发,可以大体概括教育为人类作出的贡献、走过的历程以及每个阶段教育的基本矛盾和主体状况。
大体说来,从第一次大爆发到文艺复兴乃至19世纪,教育让人们知道依据上帝解释人的路走不通了,教育直接解放了人,在关于人的科学基础上重新构建人这个概念。从再次大爆发到20世纪,教育让人们认识到了世界对人的异化,进而直接塑造了人。古典时期建构的社会人文科学解释不了人,人需要在科学的框架内重新解释自己,建构人的概念。20世纪末的这次大爆发,教育让人们知道机器活了,教育将承担起拯救人的使命,人将更加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只有人是自己的主人时,才真正是世界的主人。未来的教育就是把立德树人根植于自然语言、数字语言、机器语言上的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知识、价值、方法体系的教育。这些大体上就是教育的未来和未来的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ChatGPT不仅仅是聊天,聊的是认识。对话聊天实际上都内含着认识功能。对话是认识的碰撞和协商,聊天是认识的对接和激发。教师教学,可以看作一种一对多的对话和聊天。这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服从认识的一般规律。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都是一般认识规律在教育领域的特殊表现。
ChatGPT横空出世,带来了一种新的认识现象,这就是机器的认识活动。ChatGPT模仿人的思维方式和聊天习惯,经过训练形成自己的认识机制和运行方式。这里的问题是,机器的认识活动是否跳出了人类认识活动的范围,是否遵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人的认识和机器的认识是同构还是异构的。搞清楚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本质规定和教书育人的关键环节。从根本上说,机器的认识活动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外化和延伸,即机器在技术系统支撑下,利用人的思维和认识的基本资源,即自然语言,在“上下”“出入”的综合编程中,形成和运行机器的认识系统和逻辑链条。“上下”是指自然语言历史形成的上下文,这是人的认识活动形成的历史成果,是人输入机器的。也就是说,源头上是人赋予的,时态上是历史的,资源上是分享的,机器分享了人的认识成果,分享了人的历史,分享了人的经验和方法。问题是,一旦分享之后就不再是分享,而是重组和放大。“出入”是指输入输出,这是由人编程、由机器运行的。人通过输入与机器链接,这是机器运行的依据,是第一推动力。机器通过输出与人链接,这是机器运行的结果,是价值承担者。输入体现需求,输出体现水平,二者都要求精准,但实际上不可能完全做到,因为人的认识有模糊区间,机器的认识有随机推断。整个过程可以看成一个教学过程,从人的角度看,人训练机器,可以看成人对机器的教育,教会机器使用自然语言;从机器的角度看,是机器对人的模拟,也可以看成一种仿生,即机器仿人。训练机器的语言是历史资料,但是动态的,可以不断更新。这个很有意思,人竟然用自己的历史教育机器。机器通过学习运用人的历史,也即自然语言的上下文关系,形成机器思维机制,学会像人一样进行思考。输入是一个关键环节和变量,是人对机器的指令,体现人的主体性,机器根据上下文关系理解输入的意义,从而形成输出的结果。历史看“上下”,现实看“出入”,未来结果看数据,数据规模越大,处理结果越精准,认识水平就越高,机器就越像人。这表明机器的认识与人的认识是大体同构的,或者说是同构异形的,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外化和延伸,也许只是部分延伸,但同构是确定无疑的。
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已经诞生,这就是人对机器的教育。我们可以粗略地把对机器的不断培训看成是教学,把输入看成是给机器布置的作业或考试,把输出看成是交作业和答卷。这个变化是革命性的,未来的教育将不再是以传统的师生关系为轴心的线性关系,而是人对人的教育、人对机器的教育、机器对人的教育相互链接的网络关系,是一部“三国演义”!总体来说,教育是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开展教学的,机器是仿照人的认识规律研发的,这就给认识未来的教育提供了前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打开了空间。
ChatGPT不仅仅是聊天,聊的是教育。ChatGPT引发了教育巨变。教育格局变了:有人对人的教育,这是传统的,线性的;有人对机器的教育,这是新出现的,网络空间的;有机器对人的教育,这是将要出现的,是反馈循环的。人对人的教育的内容、方式、体系等都需要根据“三国演义”新格局作出因应性调整。人对机器的教育,即对机器功能的设计、开发、规训、运用等都需要遵从智能化服务于人的原则进行。机器对人的教育,要从异化反异化的角度,认真研究破解人对智能化的认识困局和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困局。三种教育类型交织在一起,要求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少点危言耸听,多点实际行动,推进未来的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至少有以下这些问题需要有备无患。
一是科学界定智能化时代教育发展的使命。AI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思想、知识、感知和现实,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发人类历史进程的变迁。这是人类自己在加速改变自己的一种行为。未来的教育如何建构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以适应这个历史进程,这是一个历史之问。当前最重要的是谋划全局、谋定而动。人和机器谁负责干什么,哪些必须由人干,哪些可以转交给机器,哪些需要人机融合,是要划分清楚的,总的原则还是“社会化大分工”与“智能化小分工”相结合。
二是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前提下,研究提出智能化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AI的发展不可逆转,教育智能化发展会打破一些教育的基本价值,也会约定俗成一些新的基本价值。人们担心世界会失控,没有秩序了。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尽管放心,未来的教育应该是更有秩序更有质量的教育,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再强大也不能僭越法则。当然它的发展变化也有可能会出乎人们的意料,对此应早做预防,谋事在前。
三是教育工作者要率先认识Al带来的划时代挑战,看清楚ChatGPT自带的“狼性”。人工智能技术,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人类在认知上有许多缺陷,人工智能将颠覆和改变人类认识上的这些短板,将对现实的概念系统构成划时代的挑战。比如有一些规律是机器通过处理大数据发现的,人类发现不了也解释不了。这种挑战的最强冲击是人工智能对历史知识的开发,对人类智力的超越。随着被用于网络平台的人工智能越来越复杂化,认识挑战带来的影响和选择带来的风险将更显重要。人工智能的认识虽然与人类的认识是同构的,但其具体运行机制不同于人类的思维过程,前者往往比后者更快。网络平台和社会各领域的交集,将对教育产生不可预测或极具争议性的结果,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
四是重新考虑教育功能,设计可行的选择和培养模式。一直以来,教育的选择功能主要是通过考试实施的。选择是双向甚至多向的,由学校、家长、学生等多个行为体协同进行。培养的功能也是一个分工系统,由多个行为体共同承担。回到智能化来谈这个问题。由于人工智能的工作是推荐内容和产生连接,对信息和概念进行分类,以及预测用户的偏好和目标,它可能在不经意间强化个人、群体或社会选择,这一态势会对教育的选择和培养功能造成影响。在AI条件下,怎样选择和怎样培养是个重要问题,具体的解决途径要从人机联盟着手,早探索、早统筹、早定调,尽可能少提放弃选择、放弃考试、放弃课堂、放弃教材等主张。
五是统筹教育发展与安全。智能化给教育带来的压力是多方面的,既涉及发展,也涉及安全。目前一场旨在争取经济优势、数字安全和技术领先地位,以及伦理和社会目标的多学科、多目标、多向度竞争,正在全球特别是大国之间展开。一种将人工智能搭建互联网平台作为国家监管的思路,也正在经历激烈的争论。对于未来我们无法准确预判,因此必须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掌握最新知识系统,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增强敏锐性和领悟力,以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到底在教育领域能够做哪些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统筹教育发展与安全。
六是下功夫提升自己的感受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它可能会让教育变得更好,但如果被不当运用,也可能会让教育变得更糟。教育的未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认知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一种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仍能持续的行为模式能力。这包括,在宏观层面,深刻感知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社会已经和即将发生的巨大变革的原因、方向和结果。在技术层面,深刻感知人工智能的迭代有哪些危险,对我们的文化有哪些影响。在政策层面,深刻感知国家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知识和战略竞争力的目标,将给教育带来的社会规范和国际秩序方面的影响。在个人层面,需要警觉的是,人工智能发展会代替我们大量的工作,新的工作领域尚未见端倪,这是好是坏还未有定论,但个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对策略和措施,这是最基础的。作为个人,至少应学会或强化三种能力。一是操作能力,要学会给ChatGPT发指令、提问题以获取想要的东西,提示词越准确,结果会越好。二是转换能力,学会如何把一些事交给AI去干,自己再学习专业知识,技多不压身,要能够灵活转换门庭,在新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做开拓奠基者。三是适应能力,当变化和压力到来时,能保持耐心和定力,安心沉稳应对,能闲庭信步,不手忙脚乱。
七是学会与人工智能合作。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被扩散到了世界各地,可能已经无法制定一个法律条约来规范它、制约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善于和人工智能合作,认真去了解人工智能。已有的人机协同案例证明,人机协同的智商可以大大超越人类自身的智商,因此我们可以有力引导人工智能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人机协同的关键是人的适应性和学习速度,就人来说,对未来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愿望以及形成快速反馈循环的机制非常重要,因为第一张牌还是得人来打,机器传回来的球还是得人来控。人类要么准备好强大的学习能力,以适应未来充满超级AI的世界,要么不去思考人工智能的能力,自行决定未来是何种模样。就AI来说,它不是十全十美的,由于受自然语言和人类输入的影响,它的输出很可能会出现偏差,甚至谬误,这就是说,机器必然会犯错误。因此,人与机器合作,作为主体的人,作为机器的主人,必须具备发现和纠正机器错误的本领,特别是把这种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我们的孩子。这意味着有必要创设一门学科,如机器错误学、机器行为学或纠错学,把机器犯错的原因、机理、类型、纠错、行为类型等作为研究对象,以便为人机合作保驾护航。这是事关未来和后代的大事,应提前谋划。
八是必须作出改变,循序渐进地走向未来的教育。要先从制约人机耦合的因素开始一步一步行动起来。家长和教师一定要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孩子有一个好性格、好心态、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终身受用的。不要再盲目追求高分数、好学校,而要去唤醒学生内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面对目前还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时,能自主作出有意义的选择。未来教育是差异型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释放学生潜能为重点。这意味着要教会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将自己的特长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这种差异型教育模式要求重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生命、感受自然、感受世界、感受人文的美好。培养孩子的整合能力、设计能力、共情能力、影响他人的能力,使他们有大爱之心,有生活乐趣,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活价值观,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AI时代,学生还需要养成一种与之匹配的习惯,这就是提问、不断提问,提问必然会成为人类最基本也是最有价值的行为之一。能正确地提出问题,本身就很有价值。人类未来的工作重心将会变成提问以及应对不确定性。我们要适应这个需求和重大转变,把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作为未来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以此为基点建构教育的内容体系。
总之,AI时代,教育要成为一个生产未来、塑造未来、引导未来、批判未来的领域。我们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同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是高度重合的。为此,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初心使命,要装备足够的知识、能力、方法,不断思考、不断觉悟、不断创新。对未来的教育来说,最终目标是人政治上的清醒和精神层面的觉醒,是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反省和觉悟。这是因为教育的产品——作为未来主人的学生,和我们一样,终其一生就是要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活好这一生,人不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但要活出一份精彩,就要不懈感悟创新变化,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作出贡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均如是。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15-16期,原标题为《ChatGPT:教育的未来和未来的教育
》